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大气控制 > 产品应用 > 正文

低温等离子体工业废气治理设备

更新时间:2009-10-30 11:40 来源: 作者: 阅读:1972 网友评论0

一 低温等离子体废气处理原理概述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是一个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环境科学于一体的交叉综合性技术。等离子体被称为物质第4形态,是目前国内外大气污染治理中最富有前景最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之一,该技术显著特点是对污染物兼具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

其净化作用机理包含两个方面:

1、在产生等离子体的过程中,高频放电所产生的瞬间高能量能够打开某些有害气体分子的化学能,如:氨、三甲胺、硫化氢、甲硫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二硫化碳和苯乙烯,硫化物H2S、VOC类,苯、甲苯、二甲苯的分子链结构,使有机或无机高分子恶臭化合物分子链分解为单质原子或无害分子。

2、等离子体中包含大量的高能电子、正负离子、激发态粒子和具有强氧化性的自由基,这些活性粒子和部分废气分子碰撞结合,在电场作用下,废气分子处于激发态,当废气分子获得的能量大于其分子键能的结合能时,废气分子的分子键断裂,直接分解成单质原子或由单一原子构成得无害气体分子。同时产生的大量•OH、•HO2、•O等活性自由基和氧化性极强的O3,能与有害气体分子发生化学反应,最后生成无害产物。

3、物理作用表现在具有荷电集尘作用。等离子体中的大量电子与颗粒污染物发生非弹性碰撞并粘附其表面从而使其荷电,在电场作用下,颗粒污染物被集尘极收集。

4、生物作用表现在具有消毒杀菌之功效。机理为:等离子体中的正负粒子使微生物表面产生的电能剪切力大于其细胞膜表面张力,致使细胞膜遭到破坏而导致微生物死亡。

二、低温等离子体废气处理设备性能特点

1、高科技创新产品:“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是电子、化学、催化等综合作用下的电化学过程,是一全新的技术创新领域。是依靠等离子体在瞬间产生的强大电场能量电离、裂解有害气体的化学键能,从而破坏废气分子结构,达到净化目的。

2、高效废气净化:本设备能高效去除挥发性有机物(VOC)、无机物、硫化氢、氨气、硫醇类等主要污染物,以及各种恶臭味,除臭效率可达98%以上,对于长期弥漫、积累的恶臭、异味,24小时内即可祛除,并且具有强力杀灭空气中细菌、病毒等各种微生物能力,而且具有明显的防霉作用。除臭效果超过国家颁布的恶臭污染物排放一级标准。

3、无需添加任何物质:低温等离子体废气处理是一种干法净化过程,是一种全新的净化过程,不需任何添加剂,不产生废水、废渣,不会导致二次污染。

4、适应性强:持久的净化功能,无须专人看管。可适应高浓度、大气量、不同气态物质的净化处理,可在高温250℃,低温-50℃的环境内,净化区均可运转,特别是在潮湿,甚至空气湿度饱和的环境下仍可正常运行,每天24小时连续工作,长期运行稳定可靠。

5、低耗节能:运行费用低廉、省电是“低温等离子体”专利核心技术之一,处理1000M3/h臭气,耗电量仅0.25kw/h。本设备无任何机械动作,自动化程度高,工艺简洁,操作简单,方便.无需专人管理和日常维护,遇故障自动停机报警,只需作定期检查。

6、设备组合性强:“低温等离子体”产品重量轻,体积小,可按场地要求立放、卧放,可根据废气浓度、流量、成份进行串、并组合设计达到完全的废气净化。

7、设备使用寿命长:本设备由不锈钢材,铜材、钼材、环氧树脂等材料组成,抗氧化性强,对酸、碱气体、潮湿环境等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使用寿命长达15年以上。

8、安全:“低温等离子体”设备内使用电压在36伏以下,安全可靠,对人体不构成任何伤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低温等离子体工业废气治理设备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