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沉淀池在北京市第九水厂沉淀池改造中的应用
目前北京市城区的日供水能力约为300万m3,其中1990~2000年连续建成投产的第九水厂,其总供水能力达到150万m3/d(接近170万m3/d)。可以说第九水厂担负了北京市绝大部分的城区供水任务。
北京市第九水厂位于北京市的北郊,总规模150万m3/d,分三期建设,每期均为50万m3/d。一期工程于1990年建成,二期工程1995年建成,三期于2000年建成。净水厂工艺均为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的相同工艺流程,一期采用加速澄清池和虹吸滤池,二、三期工艺相同,大量采用新工艺和新设备,有快速轴流混合、波形板水力絮凝、侧向流波形斜板沉淀、气水反冲滤池。其中二、三期均采用了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五大主工艺集中于一体的密集型集团布置方式。
第九水厂以怀柔水库及密云水库为水源。怀柔水库较小,地处北京与密云水库之间,仅作为城市供水和密云水库的转输和调节水库。密云水库为多年调节水库,每年根据市政府“按照保证人民的正常生活用水,压缩工业用水,适当安排蔬菜和水库移民农业用水的原则”进行水量分配。
近年来北京地区持续干旱,第九水厂的水源密云水库的入库水量锐减,水位持续下降。密云水库蓄水量和水位的持续下降造成水库水质发生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得包括第九水厂二期工程在内的水处理构筑物的运行工况发生变化,水处理难度加大,突出表现为沉淀池板箱积泥不易下滑,板箱负荷加大,使得后续的滤池运行负荷加大,影响过滤周期和出水水质。
由于北京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工程已经开工建设,预计将于2007年首先将河北省四座水库的原水输送至北京,并将替换密云水库作为第九水厂的水源。在丹江口水库原水达到北京之前的过渡期内,黄河水将有可能作为北京第九水厂的水源。2010年以后当丹江口水库的原水输送至北京时,第九水厂将以丹江口水库水为水源。所以,第九水厂在未来若干年内将面临水源的多次重大改变。
为解决第九水厂目前面临的问题和适应未来若干年水源水质的不断变化所带来的问题,有必要尽快确定一种既能适应现阶段密云水库水质、又能够满足未来若干年南水北调水源水质不断变化的水沉淀处理工艺,对第九水厂沉淀池进行改造。在此前提下,选择第九水厂二期工程中的2A系列(25万m3/d)作为工程对象,对其进行必要的改造,为今后其它系列的改造积累成功的经验。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详细的内容,请点击下载 高密度沉淀池在北京市第九水厂沉淀池改造中的应用.rar
下载该附件请登录,如果还不是本网会员,请先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