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千亿治污水质仍差: 花钱治污赶不上赚钱的排污

更新时间:2009-11-13 10:07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阅读:212 网友评论0

 核心提示:历经6年时间,投入资金910亿元,中国“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整体水质依然较差。专家介绍环境治理的资金变成了“唐僧肉”,5亿多元的水污染防治资金被挪作他用、虚报多领,36亿多元的污水处理费及排污费被少征、挪用和截留。

记者发现,一些地方治理江河湖泊,就是建广场、铺草坪、筑园林,乃至修高尔夫球场,甚至将河道两边都砌成水泥墙。对此,王金南分析认为,这类“环保投入”更像一个个“形象工程”,有些不仅不能达到治污目标,反而是对环境的破坏。

“‘面子工程’造价很高,一些地方污水处理厂的楼建得很大很气派,浪费的钱甚至可以再建一个污水处理厂。”清华大学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所所长常杪说。其中的重要原因是一些环保项目资金使用不透明,对排污企业的环境执法不到位,导致环保投入“无底洞”深不可测。更有甚者,环境治理的资金变成了“唐僧肉”。审计署调查发现,5亿多元的水污染防治资金被挪作他用、虚报多领,36亿多元的污水处理费及排污费被少征、挪用和截留,涉及水污染防治项目资产闲置的问题金额超过8亿元,有206座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污水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治污体制和技术路线不改变,再投入900亿元也很难奏效,还是会边治理边污染。”王浩院士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湖泊环境委员会委员金相灿说,对我国浅水湖泊富营养化控制的思路与技术路线要认真反思。为治理这些湖泊,政府已投入庞大的资金,仅滇池就投入100亿元,但效果不甚理想。

审计署发布“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绩效审计调查结果称,审计情况表明,部分水污染防治资金管理和使用不够规范,其中,挪用和虚报多领水污染防治资金5.15亿元。从审计调查情况看,“三河三湖”目前整体水质还比较差。

张洪峰评论:我国继续在走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发展经济成了地方政府的首要指标,环境则必然成为牺牲品,大河大湖往往跨区域管理,造成了谁都不管理,谁都不负责,成了个公共垃圾场,都往里面排污。 在“十一五”规则出台前,我国对湖泊的污染治理没有明确的责任主体。“十一五”规划开始,我国明确政府主导的治理主体,但一旦出现污染问题都归咎于生态问题、天灾。实际上不少污染事件都是人祸,政府却无法追究责任主体,关键原因在于没有将湖泊治理从流域系统考虑,许多湖泊都跨了几个省市,造成追究责任难。

很多企业的经济利润,主要来自于这种违法的排污,如果要求企业达标排放,立马就倒闭,这种利润的获取居然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政府认可,因为造就了GDP也就造就了政绩;产业工人认可,因为提供了就业机会;百姓认可,因为环境污染与饿肚子相比要好的多,何况污染的不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大河就大了去吧。当大河的水污染积累到可能影响饮用水安全的时候,百姓们开始了觉悟,开始了质疑,政府开始了治理,但养虎已成患,此时关闭企业将引起一系列的问题,税收的损失、工人的就业、企业的损失。。。无一不影响稳定大局,于是污染继续。

日常生活里我们需要为环境污染支付的成本很高,日常家庭饮用桶装水、纯净水、瓶装水,原本可以饮用的自来水很多家庭只用于洗衣拖地,这种成本于一家而言不多,但于社会而言则可亿计。政府埋单的污染则更多,而实质上政府埋单的资金来源于人民的税收,本应用于其它公共服务的资金被迫为污染企业提供了服务。

历经6年时间,投入资金910亿元,中国“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其考核体制关键还是在于技术和工程治理,作为中央政府而言,资金的下拨是必须要有明确的工程,于是地方当局便根据治理规划方案来“解题”,上面的项目要求是什么,那我们就做什么,并非是需要什么做什么,资金成了唐僧肉,人人渴而食之。治理江河污染的资金到了地方,虽然规定专款专用,但我们中国人是很有智慧的,名目繁多的挤占挪用,才是争取治理资金的源动力。很多地方洋洋自得,税收高不说,咱下拨的污染治理资金也多,让那些讲保护讲环境的地方眼红去吧。

水在我国实行的多头管理,意味着资金将由各个不同的渠道“经手”,经过层层拔毛的治理资金,最后落到工程上,却发现治理赶不上污染,这边投入治,那边使劲的排,治的是花钱,排的是赚钱,这拔河似的力量永远是悬殊的。赶走企业在很多地方盛行,但中国地大,东赶到西,南赶到了北,哪里需要GDP需要乌纱帽,就需要污染的企业,污染还是那个污染,只是水不再是那个水,大湖赶走的污染却可能去洁净的西部,太湖还没治好,西部的河流又开始了混浊。无论水质的标准是COD、总磷、总氮,还是将来增加指标,源头不断,指标再多也无济于事。

中国环境污染的治理需要的是阵痛,将污染环境节约的成本彻底从企业剥离,必须各地均执行这种阵痛,否则只是将污染驱赶扩散而已,如果继续这种头痛医头的方式永远解决不了问题,企业讲究的是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自然会往默许甚至欢迎污染的地方去生产,这种不公平的竞争造成了依法生产、达标排放的企业生产成本远远高于其它同类企业,失去市场也就失去了防污的的动力。这种阵痛看似损失了GDP,如果公平竞争,成本一致,产品的价格增加,GDP反而会有所增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千亿治污水质仍差: 花钱治污赶不上赚钱的排污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