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如何构建从原料到废弃物的闭环?上下游信息共享需制度先行

更新时间:2025-02-05 10:10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 倪瑜遥 阅读:857 网友评论0

谷腾环保网讯资源再生行业涉及的环节多,产业链条长,参与主体众多。生产要素如何真正循环,实现“原料—产品—消费—回收—再生原材料”闭环,顺畅的信息流是关键。现实中,产业链上下游缺乏共享和可用的信息是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一大障碍。
 
如何破除信息壁垒,让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交互更透明?我们就系列问题采访了学界、企业界、创新孵化器、环保组织等多方从业者。多位受访者提到,资源再生行业在中国依然是一个偏传统的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尚未得到广泛应用。以固体废弃物回收为例,目前城市中很多废弃物回收依然依靠小型回收商“走街串巷”,之后再集中到区域性的拆解园区进行回收利用。这一拆解网络路径庞杂,常存在废弃物信息缺失、上下游参与方信息交互不畅等问题。
 
但产业链条中的信息共享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哪些产品数据需要披露,数据如何监管和使用,都缺乏明确标准。当下,可持续领域关注的焦点或许不该过度集中于技术本身,而在于让制度设计和周密的验证走在技术应用之前。
 
建共享数字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提升数字化水平
 
循环经济产业链上下游要实现更透明和便捷的信息流通,一种路径是提升行业数字化水平,具体路径有构建共享的数字平台、通过区块链等技术构建分布式数据库等。
 
一些资源再生企业已开始实践数字化转型,在企业之间探索信息共享的合作模式。例如2024年4月,格林美与顺丰物流、视源股份、景津装备、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等21家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数字化回收平台、建立逆向回收物流供应链服务体系、开展设备更新升级再制造、建设再制造设备和二手设备的线上线下展示与供应链销售大市场体系。
 
相较于电子废弃物回收、日用消费品回收等起步较早的循环领域,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方面近年来数字化转型较为突出。2021年3月,由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建设的“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管理平台”建成启用。该平台的主要功能是对进出上海的动力电池进行溯源管理,对动力电池在生产、销售、维修更换、回收、退役、梯次利用、再生利用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信息追踪。根据官网数据,目前平台接入车型2494款,总接入车辆154.62万辆。
 
除了数字平台外,区块链也在循环经济领域信息溯源和共享方面发挥作用。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可溯源,提供准确信息,帮助厘清产业链中各环节的权责。
 
通过区块链作为数据库支撑的电力储能和消纳系统已在国内运用。由国家电网依托区块链信息基础设施打造的“国网链”平台在2020年投入使用。该平台旨在实现绿电生产、交易、消纳等全过程信息上链。位于青海的海西多能互补示范工程是“国网链”的一大应用场景。该工程实现共享储能模式,统筹参与链条中的国企、民企,风电、光伏等不同企业,实现信息共享和交互。储能交易合约和执行结果在区块链平台完成存证,链上数据向政府、监管机构和用户开放。
 
以“国网链”为基础的绿电消纳和溯源体系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得到试点应用。通过集成电力营销、调控、交易等业务系统,实现冬奥绿电来源、绿电结构、绿电传输、绿电使用等溯源信息的展示和共享。
 
探索构建数字化、规模化的逆向物流体系
 
以固废回收领域为例,目前城市中很多废弃物回收依然依靠小型回收商“走街串巷”。环保组织深圳零废弃的政策顾问刘华谈到,“走街串巷的回收商贩就像毛细血管,依靠他们将散落在居民手中的废弃物吸纳到回收网络中。废弃物会流经不同层级的中间商,最后集中到区域性拆解园区。”这一回收网络链条杂乱,存在废弃物难以溯源、上下游信息不透明等障碍。
 
近年来,在物流、资源再生、制造业等领域,一些企业尝试通过合作推进逆向物流的数字化和规模化建设。格林美在2024年4月发布的公告中提及与顺丰物流的合作协议:双方共建数字化回收平台,实现信息并网、数字连通;按照“分散回收、集中配送、利用规范”的原则组合各自的产业基地与仓储物流,构建逆向回收物流体系与仓储体系。逆向物流体系的数字化整合将提高废弃物回收率,推动资源再生行业转型升级。
 
“固废回收行业在中国依然是一个偏传统的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相对较低。”帝国之友创新中心常务理事、英国T10创新中心总经理陆映妮谈到。她目前关注的领域之一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废弃物从拆解到资源化利用的回收闭环。“固体废弃物进入拆解厂后,经由后续处理重新变成原材料,在这一段链条中各参与主体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缺失。”她指出。她所参与的一个项目是通过数字化手段协助回收站、拆解厂等各个主体实现及时的信息交互。
 
陆映妮谈到,2021年,她所在的团队曾尝试与国内一个电子废弃物拆解厂合作,研发应用程序以优化废弃物回收路径。拆解厂在与废弃物回收网点合作的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障碍是回收网点分布零散,不同网点的货源状况不明晰。如何规划合理的固废收购路径,提高运输效率,需要拆解厂和不同网点之间信息交互顺畅。这是应用程序着力解决的问题。
 
“如果一个回收网点有5台电子废弃物需要回收,另一个网点有10台。他们都在我们的应用程序上登记。不同网点的废弃物加起来刚好可以装满一辆车。这时拆解厂就可以安排一辆回收车,一次性将这些废弃物运送回厂。”陆映妮如此解释软件的运作模式。
 
但在实践中,团队发现软件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除了预约回收外,团队还希望通过该应用程序实现废弃物的信息登记。陆映妮告诉澎湃城市报告:“我们也为回收站提供了针对不同类型废弃物的电子标签。操作者在预约回收时为废弃物贴上标签,扫描后软件中就能采集到相对完整的废弃物信息。”但在实际工作中,操作员很多时候难以掌握这一相对复杂的程序。
 
“现在这个软件就成了回收站向拆解厂预约送货的程序,而难以实现废弃物信息采集的功能,我们在设计时没有预料到这项技术的落地会存在如此挑战,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循环经济上下游的信息交互确实会遇到很多壁垒。”陆映妮指出。
 
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依靠物流网络,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则需要依托逆向物流系统,即将散落在消费环节的废弃物聚拢到回收、分拣和再利用环节的过程。逆向物流系统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回收路径不清晰、缺乏标准化的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困难等障碍。
 
供应链上下游的信息交互如何更透明
 
区块链在碳市场、能源、绿色金融、可持续产品供应链溯源等循环经济领域中亦得到运用。国际清洁能源创新加速器机构New Energy Nexus首席研究员、ISO可持续金融科技工作组专家陈钰什向澎湃城市报告解释,“区块链一是有数据属性,通过与其他技术的组合提供透明性和可溯源能力,构建去中心化的多方协作模式;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