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约束下的水泥业变局:落后产能加速淘汰,绿色转型成新赛道
【谷腾环保网讯】“水泥行业进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碳市场),意味着水泥生产企业将面临成本、技术、竞争格局等多方面的深刻变革。这一变化既带来挑战,也蕴含行业的转型机遇。”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科技总监、副秘书长石红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房地产投资放缓、基建增速收窄的背景下,中国水泥行业正经历近十年最严峻的下行周期——2024年,全国水泥产量较2021年锐减5.5亿吨,上市企业市值普遍承压,行业陷入供需失衡与价格混战的困局。
然而,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落地,作为传统的资源能源依赖性的水泥行业被推入了一条强制减碳的新赛道。
有业内专家分析,短期来看,碳配额机制对行业冲击有限;但中长期而言,这场以碳排放为标尺的竞赛,或将重构行业格局,成为倒逼技术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催生绿色竞争力的关键变量。
图为金隅冀东水泥滦州公司。资料图片。
加速行业洗牌,走出“内卷式”竞争模式
Wind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市值500强企业中仅剩海螺水泥(1190亿元)和天山股份(402亿元)两家水泥企业坚守榜单,这也折射出水泥行业整体估值萎缩的现状。
据了解,房地产、基建和民用市场一直是水泥需求的三大支柱。但近年来,房地产与基建投资增速持续回落,直接导致水泥需求“断崖式”下跌。而在产能过剩背景下,企业间“内卷式”竞争更让行业雪上加霜。
“近年来,全国水泥需求量加速下行,行业供需失衡加剧,市场竞争空前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剧,出清速度慢,难以有效平衡市场供需关系。”海螺水泥集团党委宣传部负责人黄勇对近几年水泥行业的下行趋势带来的市场困境进行了分析。他进一步指出,“目前,水泥行业还面临着企业互信度下降、行业无序竞争等挑战,这使得水泥企业难以形成有效的合作与协同,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混乱和竞争的激烈程度。”
因此,《方案》的正式发布,在不少行业从业者看来恰逢其时,其将对推动水泥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泥行业纳入碳市场,将推动水泥行业从高碳排放传统路径向低碳竞争力新赛道转变,加快低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助力行业走出‘内卷式’竞争模式,不断提高行业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黄勇说,“总体而言,水泥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利大于弊,虽然增加了企业投入,但有利于推动过剩产能出清和行业集中度提升。”
唐山冀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绿色低碳推进部部长姜雨生也认为,水泥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为行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碳市场将促进企业采用更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提高能效、减少碳排放,实现水泥企业转型升级,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绿色低碳品牌形象,进而提升市场竞争力。”姜雨生说,“同时,也会推动高能耗、高排放落后产能退出市场,优化行业生态,促进产能结构优化调整。企业通过碳市场出售富余的碳配额获得收益,为公司带来新的盈利模式之外,还可吸引绿色基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投资和支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石红卫也指出:“未来,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流程优化能力以及碳资产管理能力的企业竞争力将持续提升,相对落后的企业将加快退出市场,进而促进行业组织结构的不断优化,对摆脱行业当前供需失衡困境、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纳入碳市场,水泥产品不会失去价格优势
不可否认的是,整个行业下行时期,水泥行业迎来了碳约束,对水泥企业来说面临着不少挑战。
据姜雨生介绍,一方面,水泥企业将面临更加严格的减产、减煤、减碳、减污、履约等多维度的限制和要求,间接提高了行业门槛;另一方面,企业要在原燃料获取、工艺装备升级等方面持续投入,增加经营成本,这也考验着企业的运营能力;同时,水泥行业现有降碳技术大多集中于能源消耗环节,大幅有效降碳手段匮乏,这又对创新研发能力提出了挑战;此外,水泥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对低成本履约,碳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石红卫表示:“为了减少碳排放,企业必须在节能改造、低碳技术和材料的研发应用等方面增加更多投入,不断降低产品的碳排放强度,才可以减少购买短缺配额的成本或通过出售富余配额获取额外收益。”
可以说,从长远来看,纳入碳市场的水泥企业要想在绿色低碳这条赛道上脱颖而出,长久的真金白银投入必不可少。那么,与那些没有纳入碳市场的企业相比,投入更多的水泥企业是否会在一定程度上丧失水泥产品价格优势?
对此,黄勇解释道:“根据《方案》,初期各水泥企业的配额盈缺率将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行业整体配额盈亏基本平衡,总体对水泥行业生产经营影响不大,短期来看对水泥企业成本影响小。”
据了解,《方案》明确,水泥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分为启动实施和深化完善两个阶段稳妥推进。在启动实施阶段(2024年—2026年度),水泥行业作为新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行业,主要工作是夯实基础、掌握规则、熟悉市场、提升能力。
可以说,《方案》在启动实施阶段,给了水泥行业充分的过度期。因此,黄勇坦言,同没有纳入碳市场的企业相比,水泥在产品价格方面不会失去优势。而且,水泥作为一种刚性需求的大宗工业品,在可预见的未来,尚无理想的替代材料出现,尽管市场需求当前呈现下滑趋势,但长期来看,鉴于国内庞大的经济体量,水泥市场需求仍然巨大,仍将是建筑领域的重要原材料之一。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